龙蛇年交替之际,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的大模型产品DeepSeek横空出世,以始料未及的速度席卷全球人工智能(AI)社区。
春节后开盘至今,国内资本市场也掀起DeepSeek概念炒作热潮。在接连数日的上涨后,目前已有约30只DeepSeek概念股发布股价异常波动公告,提示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。与此同时,个别概念股大股东近期完成高位减持,超八成科创类ETF产品近一周内也呈现资金净流出的态势。
一面是概念催化下的汹涌涨势,一面是高位套现与落袋为安;一面是对全球AI技术生态变革的无限憧憬,一面是仍处于研发初期,技术落地与商业模式充满不确定性。在多元化的复杂博弈下,“裂痕”逐渐浮现,2月13日开盘,A股市场多只DeepSeek概念股大幅回调,前一日晚间刚刚公告大股东减持的青云科技一度跌超10%;截至当日收盘,在A股DeepSeek概念股中,近六成收跌。
“近期DeepSeek概念股的爆发式上涨,主要是受到技术突破与市场情绪共振的驱动。”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对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表示,DeepSeek通过开源模型与低成本策略,显著降低了AI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成本,被市场解读为我国AI行业实现“弯道超车”的重要节点。这一预期重构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,相关概念股单周涨幅超30%,部分个股甚至翻倍。但从可持续性角度来看,行情的延续性仍取决于技术商业化能力和产业融合程度。短期市场情绪过热仍需警惕,部分概念股估值透支,投资者不应仅凭概念炒作入场。
多家上市公司提示交易风险
蛇年A股开盘至今,相关概念股受资金追捧。Wind数据显示,DeepSeek指数自2月5日至2月12日,连续6个交易日区间涨幅达42.66%,期间,美格智能、青云科技、浙江东方等个股均走出6连板。
在经历了连续六日的高歌猛进后,2月13日开盘后,多只DeepSeek概念股大幅回调,其中便包括前一日刚刚发布股价异常波动公告的美格智能、青云科技、浙江东方等个股。截至当日收盘,三只股票分别下跌9.54%、2.94%、3.77%。
据《金融时报》记者不完全统计,仅2月12日、13日,便有十几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明确澄清与DeepSeek没有合作或股权投资等关系。“不存在业务合作”“未直接或间接持有深度求索股权”“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具有不确定性/无实质性影响”等提示内容频现。
2月13日盘后,自2月5日以来走出7连板的杭钢股份发布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公告,敬请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,理性决策,审慎投资。事实上,这已是近一周内该公司发布的第四份交易异动公告。杭钢股份表示,公司主营业务为钢铁及其压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,且短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变化。公司算力业务的经营模式主要为硬件设备及相关软件的采购,集成后向客户提供租赁服务,不涉及算力核心技术的研发等,预计2024年度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0.06%。公司与DeepSeek系统的开发、应用等核心技术无关,且与深度求索无任何业务往来。
星石投资副总经理方磊告诉《金融时报》记者,短期看,DeepSeek火爆对A股中AI相关股票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估值重估和估值提升,对实际业绩影响并不算大。虽然DeepSeek为中国AI产业链出现更多可能奠定了现实基础,但商业化途径尚不成熟,A股上市公司与AI相关产品的收入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较低,后续各家公司依托DeepSeek模型打造的产品研发和场景落地进度仍具有不确定性。
各路获利资金“组团”套现
随着股价在短时间内大幅拉升,已有多只DeepSeek概念股持股5%以上的股东实施减持,而与AI概念密切相关的科创类ETF产品也出现资金净流出。
2月12日晚间,青云科技发布持股5%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%的提示性公告,2月6日至11日期间,股东嘉兴蓝驰及其一致行动人天津蓝驰合计减持了62.13万股股份,约占总股本的1.3%。减持完成后,嘉兴蓝驰、天津蓝驰仍持有青云科技7.65%的股份。
此外,北交所上市公司并行科技2月11日晚间公告称,持股5%以上股东清控银杏南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减持计划实施完毕,其于2025年1月21日至2月11日期间,合计减持196.46万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3.37%。值得一提的是,并行科技股价近7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234.86%。
与此同时,连日来,大部分科创类ETF产品也呈现资金净流出的态势。Wind数据显示,在63只科创类ETF中,仅9只近一周实现净流入;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、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、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近一周份额缩减均超十万。
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
“AI在很多领域的发展尚处于变化初期,具体哪些领域将会率先产生颠覆性变化仍有待观察。”格上财富投研部总监付饶对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表示,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AI对各个行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,从搜索引擎改变人们的搜索方式和习惯,到大数据的应用做到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和检索,再到智能指令的实现等,无疑可以多维度地在各个行业有所发展,提供更多便利。
在汪毅看来,AI技术正经历从“工具性应用”向“系统性重构”的转变,DeepSeek等技术突破将进一步推动AI在医疗、制造、金融等行业的深度应用,并加速多模态AI融合(文本、图像、语音协同)和自主决策代理的发展。
“在医疗领域,AI辅助诊断可提升影像分析效率30%以上,并降低漏诊率;在制造业,企业借助AI优化生产流程,库存周转率可提升20%;在金融行业,AI风控系统能实时识别异常交易,降低欺诈风险,并减少人工审核成本。此外,AI的产业化应用正在由消费端向企业端渗透,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推动AI在供应链管理、客户分析等场景的应用,预计将释放千亿级市场空间。不过,AI的普及仍面临标准化与伦理问题,尤其是在医疗、金融等领域,需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和算法可解释性标准,以防止技术滥用。”汪毅说。
谈及在资本市场表现的可持续性,方磊认为,当前阶段下,泛AI类资产均有所表现,但随着产业基本面变化,后续各具体标的的表现或有所分化,只有那些具有真正技术和发展空间的标的才会有持续性机会。
汪毅表示,政府对AI产业的政策支持,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,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土壤,而公募基金等机构资金的积极布局也表明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。如果DeepSeek的技术能够快速落地并广泛应用,如优化企业供应链、降低制造业成本,将形成基本面支撑;但如果短期仅停留在概念炒作上,缺乏实际业绩增长,则部分公司股价可能面临分化调整。